慢性病管理是指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持续监测、评估和综合干预管理的医疗行为和过程。 干预,以及慢性病人群综合管理、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价等。健康管理一词在中国已经出现了10年左右。 随着健康体检机构的出现,健康管理的理念逐渐流行起来。 但是,体检中心只是截取了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并没有真正实现健康管理服务的价值。 目前,国内多家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健康管理服务。 [1] 慢病管理的对象是慢病管理的行为和行为直接指向并想要改变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三高、骨质疏松、肿瘤的发病率均急剧上升。 加速老龄化使得慢性病的管理迫在眉睫。 国家不仅给予优惠政策,还对慢病管理模式进行了很多探索。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2.409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总人口。 60岁以上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均比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 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067万; 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龄化国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流行病学模式完成了从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转变。 根据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03年至201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几乎翻了一番。其中,中枢性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死因,占79.4% 占总死亡人数的 86.6%。 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人数已超过3亿,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中国居民的承受能力。 同时,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慢性病管理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