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处方流通系统APP/小程序开发定制化处方流通定义电子处方流通传统上是指系统连接医院,将医院内的处方以电子化的方式转移到医院外指定零售药店的过程。然后,患者可以通过电子处方中的信息,从指定的实体药店和电商平台购买包括处方药在内的相关医疗产品。
处方流通优势
1.作为患者,患者更信任医院搭建的互联网医院平台,而不是企业互联网医院。同时,互联网模式大大节省了时间,改善了就医体验。因此,患者考虑购买药品的第一渠道主要是实体医院搭建的互联网医院平台。
2.医院作为医院,每天线下有几千人次的访问量,几千万的资金流。互联网医院作为医院的线上模式,首先线下获取大量患者,将线下部分慢性病患者转化到线上,可以相对疏散医院内的就医流量,减轻实体医院的就医流量压力。同时,院内处方通过流通平台流出到第三方药店或医药电商,可以有效降低“药占比”。
3.作为政府,通过互联网模式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达到便民利民的效果。同时,医院主导的处方流通更容易监管,医院积累丰富,管理规范,使得处方流通发展更加规范。随着医保的对接,医保局也倾向于向实体医疗机构开放医保网上刷卡结算的接入资质,通过医保接口的对接实现医保直接支付。
处方流通的意义
解决“以药求医”问题
患者自费在医院看病,处方转给平台。患者可以选择去医院外的药店买药或者送货上门,免去排队取药的痛苦。对于时间紧急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更为方便。
推进医药分开
通过信息共享,医疗和药品进一步分离,医院的定位更多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而不是药品的销售者。从行业发展来看,处方信息共享是大势所趋。让处方流动起来,既给患者带来方便,又有利于推进医药分开,形成更加合理的就医秩序,也符合“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的改革精神。
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平衡医疗资源。
目前大部分传统医院的互联网应用还停留在预约号和扫码支付。健康档案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国家卫生信息系统、医保系统中的医院还没有实现互联互通。
处方流通模式
1.整体接入模式
这个模型的模型工具主要是大型央企的贸易公司。
在医院院线,这些大型贸易公司主导着医院的药品供应,如华东上药、江苏南方制药、北方(华中、西南、西北)国药、山东王海等。继4+7带量采购、零加成、省级平台集采等一系列政策之后,药品不再是公立医院的利润中心。而是因为药剂科、采购部、仓储运输管理等的投入。,他们在账面上遭受损失。根据我对一些公立医院的调研,每卖出100元,医院就要亏损5-7元。在这种形势下,贸易公司挺身而出,利用之前医院整体药援的基本条件,接手了医院的零售,从而将医院的处方从线下整体切割到自己的平台上。由于其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和处方流通中的所有关键因素,这种模式在一些公立医院受到好评。几家大型贸易公司也因此受益匪浅。好处简单易行,对现有的好处没有太大动摇。
缺点是这些贸易公司很难沉下心来做用户运营,不容易带来特别的增长,缺乏特别的增值服务。
2.互联网平台模式
这个模型的模型工具主要是互联网公司。因为互联网公司很难进入医院,民营贸易公司很难进入电影院做药品。所以这两类公司另辟蹊径,从C端或者药房端开始处方流通。像微医、平安好医生等公司。都在拼命做大C端流量,让这些C端流量在他们互联网医院的平台上治疗,通过他们的平台签约医生,生成线上处方。当然,这种方式产生的处方一般是离散的、长尾的,但好处是流量大的话,处方量大概也会大。九州通这样的企业,拼命在药店做事,把自己的互联网医院平台放在药店,同时做C端。患者可以从他们的平台或者药店拿处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处方的流通。但是利益模式简单,只要明确互联网医院的流程,拿到牌照就可以了。缺点是竞争激烈,做C端流量辛苦,盈利也辛苦。供应链上的互联网公司不擅长处理。
3.医院主导模式
医院主导的模式是医院自建互联网医院,然后通过自己的品牌和与患者的信任关系,让患者关注自己的微信官方账号,利用自己的互联网医院。在医院的微信官方账号上,复诊患者可以通过远程方式完成在线诊疗。医院开出网上处方后,患者可以网上支付。通过签约有药品配送资质的物流厂家,他们可以去医院药房拿药,从而实现院内配送,患者在家就可以拿到医院的药。医院作为医疗机构,有自己过人的优势,在与医保的对接中很容易获得医保在线支付的能力。通过医保卡退卡和在线接口,患者可以在线支付医保费用。这种方式(包括医保个人缴费和医保统筹缴费)是一些医院正在做或者已经在做的。好处是患者信任医院,流量好做。缺点是医院不会操作,一般需要第三方公司代为操作。